高校医学生烧心和反流症状调查分析 全球微资讯
摘要:目的调查首都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烧心、反流症状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对首都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久居地、学历、专业),病史,烧心、反流症状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史、高脂饮食习惯、辛辣刺激饮食习惯、喜食甜品、喜食碳酸类饮料、睡前2h进食习惯、餐后2h内卧床休息习惯、学业压力、吸烟、饮酒、胃食管反流病家族史等),并进行胃食管反流病自测量表(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questionnaire,GerdQ)评价。分析受试者出现烧心、反流症状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关系,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17名医学生中,61名(28.11%)出现烧心、反流症状,其中7名(3.22%)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有睡前2h进食习惯的医学生更容易出现烧心、反流的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前2h进食是在校大学生出现烧心、反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学生烧心、反流症状发生比例较高,睡前2h进食与在校大学生发生烧心、反流症状有相关性。
(资料图片)
烧心和反流是临床常见症状,其中烧心指胸骨后烧灼感,可上升至胸部,向颈部、喉咙放射[1],反流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由于烧心、反流症状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因此常被认为是GERD的典型症状[2],但实际上临床有很多烧心患者最终证实为功能性烧心或反流高敏感等功能性疾病[3]。近些年来,在校大学生的烧心、反流症状愈发受到重视。有研究显示意大利某大学中分别有47%和53%的大学生出现了烧心和反流症状[4],其原因可能是心理压力过高。已有研究发现精神心理因素会引发多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如功能性烧心、功能性消化不良等[5]。医学生的学业任务较为繁重,但目前国内关于医学生烧心、反流等症状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首都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的烧心、反流症状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以便更科学地给予医学生健康指导,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18岁;②在校生;③男女不限;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号:XSKY2022280)。
1.2问卷调查及分组
问卷内容包括3个方面: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教育水平、专业;②烧心、反流症状情况及可能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史、高脂饮食习惯、辛辣刺激饮食习惯、喜食甜品、喜食碳酸类饮料、睡前2h进餐习惯、餐后2h内卧床休息习惯、学业压力、吸烟、饮酒、GERD家族史等);③胃食管反流病自测量表(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questionnaire,GerdQ)评分[6]≥8分者可诊断为GERD。根据是否有烧心、反流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总体情况
本研究共收集问卷219份,其中217份问卷经筛选后纳入统计分析,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9.0%。217名医学生中男69名(31.80%),女148名(68.20%);平均年龄(21.06±2.38)岁;体重指数(21.47±3.37)kg/m2;临床专业180名(82.90%),非临床专业(包括预防医学、护理、康复、生物医学工程、药剂学、医学检验技术、中医、药理学)37名(17.05%);专科2名(0.92%),本科184名(84.79%),硕士研究生27名(12.44%),博士研究生4名(1.84%)。217名医学生中有7名(3.22%)依据GerdQ量表诊断为GERD。
2.2烧心、反流症状可能的危险因素分析
参与调查的217名医学生中,61名(28.11%)出现烧心、反流症状,纳入有症状组,余下156名纳入无症状组。烧心、反流症状可能的危险因素比较,有症状组中有睡前2h进食习惯的比例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3烧心、反流症状危险因素的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前2h进食是医学生出现烧心、反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讨论
烧心、反流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宁夏某医学院569名学生中有126名(26.36%)出现烧心、反流症状[7]。在本研究中,接受调查的首都医科大学在校生出现烧心、反流的比例为28.11%,与既往研究相仿。诸多不良生活习惯被认为可能与烧心、反流密切相关。本研究显示睡前2h进食是出现烧心、反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亦有研究显示睡前进食者烧心、反流症状的发生率显著升高[8],其原因可能是睡前进食使卧位食管酸反流时间显著延长,从而增加了卧位及全天的食管酸暴露[9]。此外,本研究中,有症状组女性比例高于无症状组,虽差异无显著性,但提示女性可能为烧心、反流症状的危险因素。与此相似的是,伊朗一项针对620名大学生的研究显示女性学生更容易出现烧心、反流等症状[10]。同样,意大利某高校一项调查了792名学生的研究显示烧心、反流症状在女性学生中更为普遍[4],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猜测原因可能为医学生群体中女性更容易感知到来自于学习和生活的压力[11],使其出现烧心、反流等胃肠道症状的概率增加。心理因素可对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产生影响,一项针对290名不同年龄医学生进行的横断面研究发现,GERD的典型症状(烧心、反流)与睡眠质量差有关,由于紧张的学业环境、不规律的饮食和睡眠,医学生出现烧心、反流症状的风险增加[12]。本研究虽未得出医学生出现烧心、反流症状或患GERD与学业压力相关,但在出现烧心、反流症状的学生中,有49.2%存在担心无法完成学业的情况,表明医学生的心理状况在烧心、反流症状发生中的作用不容忽视。GERD是临床常见病,并呈逐渐年轻化的趋势[13-15]。
GERD不但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可引发哮喘、肺间质纤维化等严重后果[16-19]。为此本研究进一步对参与调查的学生进行了GerdQ量表评分,以判断出现烧心、反流症状的学生是否可诊断为GERD,结果显示仅有7名学生(3.22%)可基于GerdQ量表诊断为GERD。由于医学生年龄相对较小,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尚好,但学习、就业压力较大,推测大部分学生出现的烧心、反流症状来自功能性烧心等非器质性疾病[7]。同时,由于GerdQ量表是基于症状的评分系统,而并非确诊GERD的金标准,因此为了进一步明确鉴别GERD和功能性烧心,应行食管-阻抗pH监测、内镜检查等客观检查,其中食管-阻抗pH监测是诊断GERD的金标准,能够通过提示非酸反流次数来提供客观依据[20]。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是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今后需要开展更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以期获得更加完善的数据。其次,本研究为了保证安全性,未对受试者进行内镜等有创检查,可能存在一定的诊断误差,今后可针对初步诊断GERD或具有典型症状的受试者进一步进行检查。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睡前2h进食为医学生出现GERD典型症状烧心、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烧心、反流症状的发生可能与性别相关,应该引导医学生接受有序的饮食和睡眠习惯,适当参加心理疏导活动,减轻课业对心理的压力,以减少烧心、反流症状的发生。
作者:王晓安 罗蒙倩 卢迪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