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刘敞登城赏析中考题_刘敞

互联网     2023-05-22 06:15:13

1、作品原文微雨登城二首(其一)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①,重楼闲上倚城隅②。


【资料图】

2、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③。

3、注释①半有无:是说空中细雨丝丝,若有若无。

4、②重楼:层楼;倚:依凭,依靠 ;城隅:城角。

5、③水墨图:水墨画,指不施色彩,纯用水墨绘制的画图。

6、赏析重点提示:1.“映”字、“闲”字的炼字之笔,需仔细揣摩。

7、2.作者描绘景物的顺序。

8、3.虚实结合的写作技巧。

9、赏析示例:首句写秋日“微雨”,一个“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

10、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是不可能与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烟雨,无边无际,将远处的一切都裹了起来,就更谈不上与天空相“映”了。

11、只有在秋天,这“无点亦无声”的仿佛透明的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

12、因此,从“雨映寒空”入手,再用“半有无”加以细致描写,就细致真切地传达了秋日微雨之神。

13、至于在“空”前着一“寒”字,则是为了表现秋雨生寒的清冷之感,其中并不包含诗人的主观情绪。

14、这是一首登楼野望之作。

15、次句写“登城”。

16、重楼闲上的这个“闲”字既表明诗人并非第一次登临此处--那样会心情迫切,不会着一“闲”字;又暗示他亦非劳人迁客--那样会侘傺无聊,不可能“闲上”。

17、而主要的,还是点出诗人时有余暇,心自安闲,尽可慢慢欣赏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

18、诗人纵目野望,诗人用一句诗进行了概括:“浅深山色高低树。

19、”天高气清,列岫千重,或近或远,或苍或黛,各有“浅深”;而山上树木则颇为混茫,无可分辨,但见层层树丛,“高低”不等而已。

20、“浅深”、“高低”,写出了秋山的淡远之境。

21、这景色是诗人从未发现过的,他显得更加兴致勃勃。

22、诗人对于“旧相识”的新感受比乍见之时更具魅力。

23、虽然这景色诗人已经见过,但以往他不是在微雨中纵目野望,也没有如此恬适的情绪,他后来的赏玩之兴才特别高。

24、总之,诗人留连忘返,已陷于凝想之中。

25、他在反复的玩味之后,终于豁然开朗:展现在眼前的这“浅深山色高低树”,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

26、它空灵清逸,萧疏淡远,只有水墨画才有这种意境。

27、以前他从未欣赏到的美,此刻却悠然心会,于是感到十分惬意。

28、所以这最后一句就不止是一个精致贴切的比喻,而是饱含了极度愉悦之情。

29、但“浅深山色高低树”和“一片江南水墨图”之间的比喻关系也很有意味。

30、上句是实景,为了用水墨图比拟,诗人有意避开色彩,仅用“浅深”二字加以形容;下句则是虚拟的意象,虽是虚拟,却又极为细致,“水墨图”前着以“江南”二字,“山色”的清逸潇洒之致,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31、这样由实入虚,虚实相生,虽无细腻的景物刻画,却更能显示景物的绰约多姿,更能引发读者悠远的联想。

32、(以上“赏析”部分,来自《宋诗鉴赏辞典》)本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作品原文微雨登城二首(其二)刘敞日午风高新雨晴,残花飞絮两轻轻。

33、垂鞭缓辔①饶间②望,时复林间布谷鸣。

34、注释①辔:驾驭马或其他牲口用的缰绳。

35、②饶间:吊脚楼的结构。

36、4排扇3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

37、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

38、简析这是一首登楼野望之作,作者在正午时间登临望远,此时雨过天晴,微风拂面,被风雨吹打的花木开始显现出了生机。

39、作者骑马而来,下马登楼,听到不远处树林里布谷鸟的叫声。

40、这幅图画表现了作者欢快的心情。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X 关闭

华南医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