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回信|无尽的阅读-全球头条
关于阅读一本书的感受,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诚如小说家马赛尔·普鲁斯特所说,“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所以,不同的读者,总是能从同一本书里读到不同的感受,而同一个人,隔了几年,再读同一本书,也很可能生发出全新的思考。
阅读,是无尽的。书,是镜子,也是种子。我们从无关己的故事里,却寻找到最深的共鸣,从读过的书里,汲取并通过自我的选择实现阅读最终的完成。
今天,我们将刊登作家赵松对读者的回信,分享他对于何为“阅读的真正意义所在”这一问题的看法,也从作家的角度去了解如何更好地进行书评的写作。
【资料图】
点击可购买书评周刊合订本
此次线上活动,是我们对最近刚刚面世的“2022 年新京报书评周刊专题文章的合订本”所策划的活动。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通过书籍,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对话,并以此探讨、展现社会潮涌背后的真实。这本书评周刊专题文章的合订本,是我们的观察,是我们以书为笔绘制的文化地图,希望读者朋友们,以此为执,寻找到独属于自己的阅读乐趣,因为能够最终帮助你改变现实生活的唯有真正让你感受到乐趣的事。
01 对细节的描述往往最能体现作家对世界的观察、感知与想象的敏锐度、细微度和深入度。
景明:在书评的写作结构中,如何权衡细节与整体呢?什么情况下需要侧重于对作品中细节和场景的评价,以及什么情况下需要侧重于对作品整体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和基调的感受呢?
赵松:书评的写作在很大程度是关于“发现了什么”的呈现与解析的过程。以针对小说作品的书评为例,在讨论所谓的细节与整体权衡问题时,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至少要读上两遍,第一遍主要就是对作品内容有个整体上的大致了解,当然这个过程中自然也会注意到一些细节;第二遍则是细读慢读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那些真正重要的细节,同时对于作品的整体结构方式和特点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任何细节与场景,实际上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都是为了服务于整体而存在的,也只有充分符合整体效果的需要时,它们的存在才是有价值的,或者说,所有的细节与场景只有在满足了整体结构需要时,它们才是能够存在的。在一部好的作品中,与整体结构需要无关的细节与场景几乎是不存在的。
事实上,我们说细节服务于整体,也只是为了言说方便而说的,并不是全部。因为在细节与整体之间,还存在着生成的关系。细节就像小说作品的细胞,它们不是被置入小说肌体的,而是它们催生了小说作品的整体。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它们决定了小说作品整体结构的可能性与最终的样态。那么,我们为什么说细节服务于整体呢?这是因为在我们前面所说的细节与整体的生成性关系之外,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整体结构的设计性。如果细节的生成性决定了小说的鲜活性、微妙性、不确定性与暧昧性魅力,那么整体的设计性则是决定了小说的整体限度与效果。换句话说,就是从章节设计到段落设计上,为所有的细节找到最为合适的位置,甚至,往最细微处说,是为每个句子找到最为合适的位置。
对细节的描述往往最能体现作家对世界的观察、感知与想象的敏锐度、细微度和深入度。从这个意义说,当写书评的人侧重于细节分析时,往往是为了揭示作者以何种方式去探测并发现人与人、人与各种事物、人与各种环境的微妙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关系状态;而侧重于分析作品整体结构时,同是为了呈现作者以什么样的整体结构方式赋予那些细节以怎样的次序并达成理想的效果。
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感受只能蕴含于作品的人物、环境以及相应的关系里,这些因素的存在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作者自己的,而是只能从属于人物、环境以及相应的各种关系的。在具体的作品中,只有符合作品自身逻辑的思想、感情和感受才能存在,任何作者如果企图在作品挟带私货,要通过人物、环境来传达其自己的所谓思想、感情和感受,往往都会对作品本身的整体合理性造成严重的危机和伤害。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伟大的作家们通常都会坦言自己在作品并没有什么要表达的,这并非敷衍或谦词,而是基本原则。
02 只有这样的个人化的“抓住”,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所在。
冲向宇宙工厂:有时读书看着看着会觉得“哇,好厉害”,但同时,也在想,“有些看不懂,我应该抓住点什么去理解呢”,请问,怎么从一堆生涩的文字中抓住重点呢?
赵松:所谓“生涩文字”,其实是跟读者的阅读能力有关的问题,并不是作品本身的特质问题。对于阅读能力比较弱的读者来说,可能最平易的文字也会是“生涩”的。同样道理,所谓的“看不太懂”也是读者的阅读能力比较弱导致的问题,而不是作品本身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只能通过更多的逐渐深入的阅读来慢慢克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对于一个阅读能力还处在相对较弱状态的读者来说,当“哇,好厉害”这样的感叹发生之时,往往是有可能发生更进一步深入思考的契机,但是,需要警惕的是,很多时候这种所谓的“哇,好厉害”的发生,并不意味着读者所看到的东西就是真正精彩的,很可能它们只是比较容易引发读者共鸣而已。真正重要的震撼时刻出现时,读者往往是仿佛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甚至会陷入巨大的沉默的。
看一部作品其实就像看这个复杂的现实世界一样,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甚至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当读者被某些东西激发出“哇,好厉害”的感叹时,应该意识到,无论如何这只不过是最初的触发点而已,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只是刚刚起步。接下来要做的,是更加耐心地深入阅读作品文本,却尽可能去在阅读中发现那些还没能激起“哇,好厉害”的部分的好处,去发现并体验隐藏在文本深处的震撼时刻,而不是像旅游者打卡那样,满足于到此一游和自拍留念的肤浅乐趣,把“哇,好厉害”作为最后的标记。
读者需要明白,一个优秀的作品文本,本身就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它不是为了满足验证读者自身习惯思维与感受而存在的,而为了激活读者的感官、想象与思维而存在的新世界。面对这个新世界,作为读者,其实最应该做的就是放下成见,沉浸其中,慢慢地体会玩味作品本身所能提供的一切,以最真实的自我状态努力去有所发现。所谓的“重点”其实并不存在,因为每个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在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发现中都注定会抓住不同的“重点”,只有这样的个人化的“抓住”,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所在。
撰文/赵松
编辑/张进
校对/刘宝庆